
這個只有380戶農戶的江南山村,有著412輛名牌小轎車。走進浙江省安吉縣溪龍鄉黃杜村,青山綠水、茶園逶迤,一幢幢漂亮的別墅,簡直讓人懷疑是否到了歐洲。
黃杜村沒有大公司、大企業,也沒有什么人外出打工。黃杜村發家致富,靠的是家家戶戶種白茶。因為種茶,村民的人均收入近2萬元。那么,黃杜村是什么時候開始種白茶的,又怎么會家家戶戶種白茶呢?這里,人們不能不提起宋昌美這個白茶產業的領頭人。
23歲那年,宋昌美嫁到溪龍鄉黃杜村。這是個山區村,面積很大,有12.5平方公里,但只有915畝水田,其余都是荒山坡。農戶大多靠種毛竹過日子,一年的收入只有1000多元。黃杜村窮得讓宋昌美吃驚。住的全都是泥巴房,遇到狂風暴雨常常倒塌。
1990年,安吉縣在高山上發現了白茶。這種茶鮮爽可口,風味獨特,有別于其他任何茶葉。宋昌美意識到,這可能是個難得的發展機會。于是,她抱著滿心希望,自費到中國茶葉研究所參加培訓。
學得一門好手藝,宋昌美想回來后大干一場,但因為貧窮,她沒錢買茶苗,也沒錢開發荒山,萬般無奈之下,宋昌美只得舉家外出打工。辛辛苦苦兩年整,宋昌美帶著10萬元的積蓄,回到老家種了10畝白茶。
為了提升白茶品質,宋昌美的茶山,全部按有機茶標準種植,每50米海拔高度為一個區域進行編號,每一區域所適宜的施肥、采茶、炒茶具體情況,她都一一記錄。
種白茶種出了名堂。2005年,宋昌美成為安吉縣第一個開著寶馬種白茶的人。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在種茶中嘗到甜頭的宋昌美,決定把技術傳授給村民,幫大家一起致富。
種茶需要投入,村民沒錢投入的,宋昌美就去銀行替人擔保,至今用自家的資產為別人擔保貸款400多萬元;沒有茶苗,她就提供自己扦插的白茶苗;種有機茶需要嚴格的標準,她就采取統一購肥、統一配藥、統一時間操作等方法;沒有炒茶技術,她手把手教;沒有銷路,她又以高于市場價格回收青葉方式包銷。
為了更好地帶動周邊婦女走上種植白茶的致富路,2001年4月,在當地黨委的引導下,宋昌美成立了安吉縣溪龍鄉女子茶葉專業合作社,吸收50多戶中小茶農,聯合200多戶農村婦女共同種植白茶。2005年,合作社建立了黨支部。
近5年來,合作社發展了21名女性黨員,舉辦了279場培訓,1.8萬余人參加了培訓,解決了周邊鄉鎮7萬多名婦女的季節性就業問題。
作為一名女性黨員,宋昌美具有比較強烈的感恩心和同情心。她總是覺得,沒有黨的政策扶持,就沒有她的今天。因此,種茶小有成就之后,她就把更大的熱情投入到公益事業。
近5年來,宋昌美向福利院、學校獻愛心41次,慰問周邊孤寡老人、留守兒童50余人,村里修路、汶川地震、2008年雪災等累計捐款、捐物300多萬元。
對于今后的發展,宋昌美充滿信心:要探索白茶深加工,延伸產業鏈,推進產業科學發展;要引導全縣白茶加工企業走向整合,從單打獨斗變為抱團競爭,力爭白茶企業上市;要提升白茶品質,提高白茶的核心競爭力;要在國外注冊商標,讓白茶香飄世界……

11月6日晚十一時許,出席十八大的代表宋昌美,在工作人員的指引下,將飽含安吉茶農深情的兩盒安吉白茶,送到了省委書記趙洪祝的房間。
“趙書記,這是我們安吉茶農的真情實意,請您一定要轉交給習近平同志?!彼尾朗至鄡珊邪撞?,一進門就對趙洪祝說。
趙洪祝雙手接過白茶,仔細端詳,只見精美的竹子制作的白茶盒外包裝上面雕刻著中國美麗鄉村的標識圖案,圖案下面寫有“中國美麗鄉村世界綠色人居”的大字,竹子包裝盒里面,是用青瓷瓶裝著重約二兩的安吉白茶,趙洪祝笑容滿面地說:“這是一個光榮的任務,我一定轉交!”
2003年4月9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來安吉調研,曾專門到溪龍鄉萬畝白茶園實地考察,并給予高度評價:“一片葉子富了一方百姓!”,在黨中央的惠民政策支持和習近平的鼓勵下,安吉白茶產業種植上按照有機茶標準,并實行公司+基地+農戶模式,品牌鍛造上實行母子商標和質量追溯體系,知名度越來越好,價格也超過國內名優綠茶,產業越做越大,全縣現已發展到10萬畝面積,年產量1270噸,年產值超過13.7億元,成為致富一方的富民產業。
宋昌美與我縣許多茶農一樣,她所在的安吉縣女子茶葉專業合作社今年銷售收入也達到了7000萬元,成為以茶致富的榜樣。在她當選為黨的十八大代表后,她就在思考,這些年安吉茶農得益于黨的富民政策,當年種白茶時有獎勵,訂單農業有獎勵,申報品牌有獎勵,示范基地有獎勵,2005年起自產自銷的白茶還不用繳納一分錢的農業稅,一系列的富民政策讓茶農腰包鼓了,黨的恩情深似海,于是她就在家精心挑選出珍稀白茶,并請專家進行外包裝設計,利用到北京參加十八的機會,一定要送給習近平品嘗,以謝黨恩。

昨天上午,宋昌美黨代表工作室揭牌暨宋昌美志愿者服務隊成立儀式在浙江省安吉縣溪龍鄉舉行。中共安吉縣委常委、組織部長李曉良揭牌并講話。
宋昌美黨代表工作室是安吉縣首個個人黨代表工作室,為基層代表“聽民聲、傳民意、解民憂”搭建了一個新平臺。
李曉良指出,黨代表工作室是黨代表履行代表職責、聯系黨員群眾的重要平臺,對貫徹落實黨代表任期制、探索完善黨代會閉會期間代表作用發揮的有效途徑等具有重要意義。
李曉良要求,要不斷增強意識,做帶頭履職盡責的表率,加強學習,使自己成為普通黨員群眾學習的標桿;要發揮橋梁紐帶作用,做聯系服務黨員群眾的表率,讓黨代表工作室成為服務民生、服務發展、服務和諧的大舞臺;要規范工作運行,做推動黨內民生建設的表率,建立健全黨代表工作室首問責任、限時辦結等制度,不斷充實工作力量參與活動、建言獻策,以實際行動推動黨內民主建設。

央視網 記者:李笛
核心提示:我們從對社員的入會培訓開始,就強調施肥一定要用有機肥,殺蟲用殺蟲燈等現代化的生產設備。減少生產過程中使用農藥。在基地、加工、銷售三個環節,時刻繃緊食品安全這根弦。
宋昌美,現任浙江省安吉縣女子茶葉合作社社長、黨支部書記
受訪人簡介:
宋昌美,女,2004年12月入黨,現任浙江省安吉縣女子茶葉合作社社長、黨支部書記。先后榮獲全國農村婦女“雙學雙比”女能手、全國三八紅旗手、浙江省三八紅旗手、浙江省優秀共產黨員、現代遠程教育“致富能手”等榮譽稱號。
央視網消息(網絡新聞聯播記者 李笛報道):10月24日,央視網記者李笛對十八大基層代表宋昌美進行了專訪。訪談實錄如下:
央視網:你公司的名字很好聽,叫安吉女子茶葉合作社,怎么會有個“女子”的稱呼呢?是什么時候創辦的?這幾年下來,企業的經營狀況還好吧?
宋昌美:大家都說這個名字比較特別,特別才叫的響,容易被別人記住。合作社是在2001年成立的。成立時,由我牽頭,聯合當時我們溪龍鄉8名農村婦女一起創辦的。這也是“女子”名稱得來的原因之一。另一個原因是采茶屬于一種細巧活,比較適合女性。
我們合作社主要從事名優茶的種植、加工和銷售。目前企業的形勢很好,今年的銷售額達到了7000多萬元,最好的白茶賣到了每斤8000元左右。
央視網:你什么時候與茶結緣的?當年怎么會去與茶打交道呢?這么多年來,肯定經歷了很多辛酸,能跟我們聊聊嗎?
宋昌美:與茶結緣應該在1995年的時候。之前,我主要在家里做家務、帶孩子。全家一年的家庭總收入不足3000元,那時候真苦啊,春節的時候想買件新衣服都舍不得。
1995年的時候,我去位于杭州梅家塢的中國茶葉研究所學習種茶技術。學成回來后,很想從事茶葉種植,但是當時沒有錢,什么事情都辦不了。當時去找過銀行貸款,因為沒抵押物,沒有銀行肯貸款給我。無奈之下,我們全家就跑到湖州市區開了一間小雜貨店,兩年時間賺了幾萬元。后來,我們把店門關了,又重新回到了老家,拿著當時開雜貨店賺到的幾萬元,作為茶葉種植的啟動資金。
現在好了,經過10多年的創業,我們女子茶葉合作社也由最初的8位社員,發展到現在100多位社員,都是我們溪龍鄉的女同胞。我們的茶葉地,也從當時的500畝,發展到現在的1萬多畝。
央視網:茶葉應該屬于食品這個范疇,現在公眾對食品安全都有些擔憂。對于茶葉,網絡上也出現過施農藥過量的問題,能跟我們介紹一下你是如何控制茶葉的質量問題的?
宋昌美:食品安全問題現在是個熱點,我們也很重視?,F在。我們的茶葉已通過了“三品”認證,主要包括無公害認證、綠色食品認證和有機認證三部門。雖然經過了認證,相關政府部門依然多次對我們的茶葉進行了抽檢。今年,國家、省、縣的質檢部門仍然來我們企業抽查,不過抽查結果是我們的茶葉全部合格。
我是一名黨代表,更需要起到帶頭模范的作用,要有強烈的責任意識。我們從對社員的入會培訓開始,就強調施肥一定要用有機肥,殺蟲用殺蟲燈等現代化的生產設備。減少生產過程中使用農藥。在基地、加工、銷售三個環節,時刻繃緊食品安全這根弦。
央視網:十八大召開在即,你作為十八大代表,去茶農家里走訪過嗎?能跟我們聊聊你的一些調研結果嗎?
宋昌美:是的。最近工作上比較閑,我就去了一些茶農的家里進行了走訪,茶農們最頭痛的就是每年春季采茶工的短缺,制約了我們的發展。我們合作社有1萬畝茶園,需要2萬多采茶工。每年采茶旺季的時候,我們都是從云南、安徽、四川、江西等地找人過來,但是路途遙遠,有的坐車就需要一天一夜的時間,安全很難得到保障。
今年我們茶園就有一位從安徽找來的采茶女工,將近70歲,到了之后摔了一跤骨折了,去醫院治療花去了5萬多元。
我們希望相關的科研部門能否加大對機器設備的研發力度,用先進的設備替代人工。
同時,我們茶農也是靠天吃飯,每年茶葉正出芽的季節,往往會遇到“倒春寒”的,讓我們茶農的損失嚴重。我們希望國家能夠出臺一些這方面的政策,對茶農進行適當的補助。
央視網:對十八大有什么期待?在會上會重點關注那些方面的內容?
宋昌美:我比較關心農業問題、關心生態以及美麗鄉村建設的問題。我們安吉近幾年,通過美麗鄉村建設,拉近了城鄉距離,生活質量和家庭收入都和城里人差不多了。我希望國家能夠出臺更多的關于三農的扶持政策,讓我們農民家家創業,生活幸福。

從1997年種植白茶至今,先富起來后成立了溪龍鄉女子茶葉合作社,帶領全鄉80%的姐妹走上勤勞致富之路。
她先后被評為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農村婦女“雙學雙比”女能手等。
作為十八大代表中唯一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社長,她更關注農業現代化建設,她的議題主要在白茶產業的多元化發展,人才引進等方面。

來到安吉縣溪龍鄉黃杜村,一幢幢樓房前整齊地停放著一輛輛轎車。用村民的話說:黃杜村幾乎家家戶戶在村里有樓房,城里有洋房,開著小車進茶場。
村民談起致富經,都不會忘記一個人——溪龍鄉女子茶葉合作社社長、黨支部書記宋昌美。她先后榮獲全國農村婦女“雙學雙比”女能手、全國三八紅旗手等榮譽稱號。
她1.6米的個子,始終面帶微笑,看上去很柔弱,事實上性格相當堅強。
“種茶是山區百姓致富的捷徑。早些年,村里種茶葉,但賣不上好價錢,關鍵是炒茶技術不行?!痹谏嚼镩L大的宋昌美,深知村民致富的關鍵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于是,她借錢到杭州參加培訓。村里是用柴鍋炒茶,茶葉經常被燒壞;而城里用電炒鍋,溫度控制均衡,炒出的茶既好看又香醇,價格自然可觀。
1997年,為了改變村里落后的面貌,縣、鄉兩級政府出臺政策,鼓勵農民種植白茶。很多村民在觀望,宋昌美就帶頭承包荒山種植白茶、龍井茶,開展家庭作坊式加工。
為賣個好價錢,她晚上炒茶,白天扛著上百斤炒好的茶葉奔波于杭州、上海、江蘇等地。有一次,她連續三天三夜沒好好休息,當她帶著茶葉趕到杭州時,不知不覺在公交車上睡著了,錢包和三四十公斤茶葉不翼而飛,讓她傷心了好一陣子。
盡管經受各種挫折,但宋昌美從未被困難嚇倒,茶葉經營得越來越好,還注冊了“溪龍仙子”商標。
“大家富才是真的富!”宋昌美手把手教村民炒茶,為他們打開銷路牽線搭橋。2001年4月,在縣、鄉兩級婦聯的支持下,宋昌美牽頭成立安吉縣溪龍鄉女子茶葉合作社,帶動村民共同創業。如今,合作社的年銷售收入達7000萬元。
“只要誰有需要,她總會熱情幫助?!闭勂鹚尾赖臒嵝?,村民們贊不絕口。有位姓張的村民,兩個孩子都身患殘疾,宋昌美不僅四處幫助爭取補助,還為他提供貸款擔保。在她的幫助下,這戶人家的50多畝茶園每年有10多萬元收入,生活得到明顯改善。宋昌美還先后與9名貧困兒童結成幫扶對子。
在宋昌美的帶領下,合作社13名黨員積極與貧困婦女結成幫扶對子,提供信息、技術等方面支持。合作社黨員還開展“聯系一塊生產基地、申領一個先鋒崗位、傳授一項實用技術、解決一個實際困難、幫助一戶社員致富”等“五個一”活動,實實在在為茶農分憂解難。
宋昌美說:“是黨和政府的政策扶持,給了我創業致富的機會,但我一個人富了不算富,只有大家好才是真的好?;貓笊鐣?,是每個人義不容辭的責任?!?/p>